據資料記載,中華蜜蜂既耐寒又耐熱,在天然樹洞裡能度過-30℃至-40℃的嚴冬,在10℃的氣溫時就可出巢飛翔采集,但是在如此低的氣溫下外出活動,趙力相當驚訝,“台中西區月子中心評價還未見記載。”

就在1月初,萬裡之外的北美大陸迎來“炸彈氣旋”,美國東北部地區遭受暴風雪侵襲,4000多個航班取消,部分地區體感溫度甚至達到零下69℃。然而在成都,今年目前為止的氣溫都還算溫和。氣象專傢說:“對成都來說,今年可以算是個暖冬。”



雪舞蜂飛



亂雲低薄暮,急雪舞回風。

大寒已過,候鳥南飛,走獸冬眠,啾啾蟬鳴早已不見蹤影。

宋代詩人陸遊,很寫瞭幾首和蜜蜂有關的詩。

西洋蜂數量

原標題:雪地蜜蜂 在成都暖冬的奇異之旅

據養蜂專傢介紹,西洋蜜蜂以意大利蜂為代表,殺傷力強,三五隻意大利蜂就能破壞一個中華蜜蜂的蜂群。

事實上,作為變溫動物,蜜蜂的體溫會隨著周圍環境的溫度改變。為瞭抵禦嚴寒,大多數種類蜜蜂在8℃以下就處於冬眠狀態,它們隻在蜂巢內抱團取暖,不會外出活動。但趙力觀察到雪地蜂舞的當天,龍溪-虹口自然保護區保護站外懸掛的溫度計顯示,當時的戶外氣溫隻有零度左右,“這個溫度幾乎是昆蟲活動的禁區。”

文人與蜜蜂

罕見在雪地遛彎

雪地蜂舞,這樣的景象或許與近年來成都冬季氣溫持續走高有關,另一個可能是,中華蜜蜂的耐寒能力超越瞭我們的想象。

放翁今日若在,該有新詩可寫——立夏後就該逐漸蟄伏的蜜蜂,在成都的冬天,罕見的沒有絕跡。“前幾天,我到都江堰市龍溪-虹口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考察,發現竟然還有蜜蜂在活動。”1月24日,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談到這一現象時,頗為意外,“在保護站附近的雪地上,仍有蜜蜂飛舞,這和大傢一般認為蜜蜂冬天不外出活動的常識相悖。”

雪地蜜蜂在成都暖冬的奇異之旅

中華蜜蜂

春天他寫:“尋巢燕熟頻穿戶,釀蜜蜂喧不避人。”花前自醉,放翁看春,日光暖暖,很是愜意。沒過幾台中中區月子中心推薦個月,話鋒又變瞭,“泥新巢燕鬧,花盡蜜蜂稀。”陸遊略一沉吟,落在紙上的是燕子從南而返、忙築新巢;春花漸次凋謝,蜜蜂也一日比一日稀少。

現狀堪憂

作為有7000萬年進化史的古老物種,從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都有中華蜜蜂出沒的身影。據調查,中華蜜蜂的分佈,北線至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,西北至甘肅省武威、青海省樂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,新疆深山也發現有少量分佈。西南線至雅魯藏佈江中下遊的墨脫、攝拉木,南至海南,東到臺灣,四川則是中華蜜蜂的集中分佈區之一。

比起前面兩位,楊萬裡似乎輕松許多。某個春天,他走出貢院買花,順手捎帶瞭幾隻蜜蜂回來,“便有蜜蜂三兩輩,啄長三尺繞枝忙。”進士及第的誠齋先生在南宋四朝的歲月裡,過得顯然比陸放翁更自在。

入臘月,已是冷風如刀,小昆蟲大多銷聲匿跡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雲:“二月節……萬物出乎震,震為雷,故曰驚蟄,是蟄蟲驚而出走矣。”按理說,待到立春後氣溫轉暖,甚至要至驚蟄,才是萬物復蘇之時。然而,這個冬天,成都西面的龍溪-虹口自然保護區,枝頭皚皚白雪,一些小小身影仍在飛舞。白雪金翅,生機盎然,中華蜜蜂,罕見地活躍在成都高山雪原。

已是中華蜜蜂5倍

蜂之戰爭



“冬天沒有花兒,他們出來吃啥?”“估計就是上廁所、喝水,瞎逛。”趙力笑呵呵地解釋,“中華蜜蜂的壽命,雖然有記載的是冬季最長3個月,但是從觀察來看肯定不止,我估計有五個月以上。”按照這樣的推算,這幾隻大冬天閑逛的中華蜜蜂,極有可能是於2017年11月左右變成工蜂,將在今年3月底4月初走完自己的一生。

“並不常見”的本地土著蜂——中華蜜蜂,在隆冬時節依然出沒的背後,仍有動物界殘酷競爭的影子。

純屬瞎逛喝點水

然而,當“土著蜂”遭遇“外來蜂”,一場生態危機的颶風卷起。自1896年西洋蜜蜂引進、大量繁育以來,西洋蜜蜂在全國的總群數約500萬群。而中華蜜蜂群已經不足100萬群,山林中已很難找到野生中華蜜蜂群瞭。除瞭毀林造田、濫施農藥、環境污染等因素,造成中華蜜蜂生存危機的主因是引入的西洋蜜蜂。這些“外來蜂”對“土著蜂”有很強的攻擊力,況且西洋蜜蜂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華雄蜂相似,導致中華蜜蜂誤認為可以順利進入蜂巢,從而遭遇殘酷的謀殺。

冬天沒花采

發現雪地上有蜜蜂飛舞時,趙力持瞭相機,小心翼翼靠近。體軀較小、頭胸部黑色、腹部黃黑色、全身披黃褐色絨毛……“這些蜜蜂是土生土長的中華蜜蜂,亞洲特有的東方蜂種。”

百年來銳減八成

黃河以北已經瀕危

台中西區月子中心收費

西洋蜜蜂引入中國120年以來,中華蜜蜂受到瞭嚴重威脅,種群數量減少80%以上,分佈區域縮小瞭75%以上。黃河以北地區,隻在一些山區保留少量中華蜜蜂,處於瀕危狀態,蜂群數量減少95%以上;新疆、大興安嶺和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區,中華蜜蜂已滅絕,半山區處於瀕危狀態,大山區處於易危和稀有狀態,蜂群減少60%以上;隻在雲南怒江流域、四川西部、西藏還保存自然生存狀態。

“能在龍溪-虹口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見到中華蜜蜂的活動,是很高興的事情。”趙力說,在我國,中華蜜蜂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洋蜂種,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如無中華蜜蜂授粉,必然影響生存,而且西洋蜜蜂的嗅覺與中國很多樹種不相配,因此不能給這些植物授粉。我國很多植物能繁衍生息千百年,中華蜜蜂功不可沒,“例如中華蜜蜂為蘋果授粉率比西洋蜜蜂高30%,且耐低溫、出勤早、善於搜集零星蜜源,對於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意義重大。”

為何單飛?

南園采花蜂似雨

天教釀酒醉先生



中國是世界養蜂第一大國,究其原因,還是為瞭蜂蜜。

中國古代文學史上,蜜蜂的“鼎盛期”集中在宋朝,許多知名詩人大傢,都曾洋洋灑灑為其賦詩。公元1082年,四川眉山人蘇軾因“烏臺詩案”貶謫黃州,門庭冷清,不得簽署公事,平日太閑,嗜酒又沒得喝。老鄉楊世昌聽說之後甚為憐惜,拂塵一揮,給他弄瞭個用糯米、蜂蜜為原料的釀酒方子,“不如春甕自生香,蜂為耕耘花作米。三日開甕香滿城,快瀉銀瓶不須撥。君不見南園采花蜂似雨,天教釀酒醉先生。”

蘇軾之後有陸遊,身處北宋危亡之際,自嘲少一些,嘆息多一台中中區月子中心些。“藤葉成陰山鳥下,檜花滿地蜜蜂忙”,放翁也寫春日蜂忙,但忍不住給蜜蜂加瞭一層自傢放曠的嘆息,“流年不貸世人老,造物能容吾輩狂”。

蜜蜂這種群體性很強的昆蟲,為何在冬天出現“叛徒”離隊?一個猜測是,在陽光照射下,蜂巢的溫度升高較多,讓這些蜜蜂有機會外出活動。“除瞭蜜蜂,雪地上還有蚊子和蠍蛉飛舞,這也比較反常。”趙力認為,在陽光下,這些昆蟲體溫能夠升高到可以自由活動的程度,成為瞭海拔2000米左右冬季長期積雪的高山上一道獨特的景觀。

然而,蜜蜂一直是忙碌的。南來北往,短短數月生命中,又要釀蜜,又要生崽,有時候和蛺蝶逛逛園子,還經常要被詩人捉來放進墨水裡。但日子總歸要比千年後好過許多——1896年,以意大利蜂為代表的西洋蜜蜂進入中國,一場屠殺開始,中華蜜蜂的好時光戛然而止。南園采花蜂似雨,也隻是歷史的詠嘆瞭。

這個冬天,我們欣喜地與中華蜜蜂相遇,看它穿花度柳飛如箭。等到春天,又是一番驚喜,“百花頭上選群芳,收拾香腴入洞房。”

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?a href="http://sianglin.8193.tw/index24.html">台中西區月子中心評鑑茉L者供圖

【如果您有新聞線索,歡迎向我們報料,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。報料微信關註:ihxdsb,報料QQ:3386405712】
arrow
arrow

    emo240cs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